Search

北美館正展出的《布列松在中國1948-1949|1958」》非常好看。不管是不是攝影迷,都值得好好認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北美館正展出的《布列松在中國1948-1949|1958」》非常好看。不管是不是攝影迷,都值得好好認識一下他。超推~!

第一次聽到布列松這個名字來自之前公司一位相當資深的攝影大哥,多年前,他在午休時間為我們一些喜愛攝影的門外漢,開了一堂基礎攝影課(人好好喔。)布列松有幾張照片令人過目難忘,他提出「決定性瞬間」(The Decisive Moment)這個經典的攝影概念,當時第一次聽到,深深覺得攝影就是這麼一回事。生命是流動的,畫面消失就消失了,你也無能為力。時光一閃即逝,永不回頭。

這位號稱20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師,雖被譽為「20世紀最偉大報導攝影師」、「現代新聞攝影之父」,他骨子裡可是相當「反紀錄式的」。(有點披著「紀實攝影師」的皮,骨子裡是「超現實攝影家」的魂這樣XD)。即使是雜誌早指定好報導內容的拍攝計畫,像是前往被共軍包圍,隨時可能淪陷的北平,拍下「北平最後的日子」這種)。布列松不從政治角度,而是從平民百姓與其生活樣態的視角出發(他喜愛生命,喜愛人類),他的照片構圖嚴謹,透過光線、人的位置分佈、人物臉上的表情,一切都很真實,看起來卻很詩意。

布列松說,攝影的概念是「對你眼前秩序的認知」。「重點在於韻律。這邊的頭低下,那邊則回過頭去,不同元素之間存在著韻律。」「當一切都在對的位置上時,在感性和理性上同時都是一種愉悅。它代表你發現了一套秩序,而它就在你眼前。」「這世上沒有全新的想法,只有新的秩序。一切都是新的,每一分鐘都是新的。」我邊看大師的紀錄影片,邊好像可以想像大師像狼一樣悄然接近拍攝對象,帶著如鷹似的銳利目光,屏氣凝神,安靜捕捉獵物的樣子。「拍到了!嚎~!你看!」

他照片也不拍多(更何況那是底片的年代)「我看見了整體構圖,之後便等待有人走過。」(「看見構圖」也是很難的部分啊大師凹嗚~別講得這麼輕鬆XD)「接下來會是什麼?到底會是什麼 .....」「什麼?很好!噢,嗯......」,一直是這樣。
(我覺得展場那部短片相當好看,布列松講話感覺跟他的快門一樣又快又狠又精準,務必一看。)

光有眼睛不夠,瞄準才是真功夫。布列松無疑是獵景高手。

除了布列松,其他的展也很不錯!
《藍天之下: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》。有點怪,有點難描述,但也是獨特的藝術體驗。
《黃華成 未完成》。看見一個身處60年代,卻走在很前面的前衛靈魂,當年看來有點不合時宜的作品與思考,多年後依然當代且時髦。(喜愛設計/自詡文青的,不容錯過!)

《秘密南方》展出一些戰後基於政治交流的藝術作品。因為缺乏相關脈絡的展覽機會,一直收在倉庫裡,終於有策展人願意為他爬梳脈絡展出。在這裡遇見好久不見的劉其偉,開心。劉老先是工程師,然後旅行家、原始藝術發掘者、獵人、作家、翻譯家,最後他提起畫筆,給我們一位出色的畫家。以現在的話來說他相當斜槓!總之我非常喜歡這位老頑童,期待哪天看到他的個展,再來好好聊聊他~

然後地下的兒藝中心還免費,超佛心!每檔展覽我跟小孩幾乎都不會錯過。現在展出的《時間在哪裡》,讓你想想時間像什麼?我們如何意識到時間流逝?如果要你記錄時間,你會怎麼做?(畫下天色的變化?季節流轉?拍下生物成長?)

事實是,時間正一直在流逝,而藝術家如何捕捉、呈現時間的軌跡則各有不同。你怎麼記憶時間?有時,時間不是時鐘的刻度,不是精確的年月日,而是對我們有意義的記憶和事件。(我們比較會記得某個時刻跟誰一起做了什麼,那是幾年幾月的事反而並不太重要對吧)

布列松:「事實並不有趣,對事實的觀點才重要。」最後就用這句送給所有喜歡想事情、喜歡創作的人。願大家都能睜大鷹眼,發現日常的新秩序,留下屬於自己的新紀錄。

這不是我一天看完的美術館啦,太有趣了得分好幾回才看得完。我只是整理照片有很多思緒跑出來(而且布列松實在太棒了不講一下我難受XD)。設總之北美館真是好地方,展品豐盛讓人思考就不說了,光是地方寬敞、冷氣涼爽、門票便宜,就覺得CP值好高喔。

美術館我不是所有東西都看得懂,很多我也霧煞煞,心裡會想「這是什麼鬼~」「這甚麼意思藝術家你出來講一下!」但其實只要有一個東西點到你,意會了,在心裡激起一點漣漪,一些火花,那也就夠了。

#布列松在中國 #北美館 #時間在哪裡 #黃華成 #秘密南方


Tags:

About author
(((o(*゚▽゚*)o))) 老少女天然呆,「水腦」絕非浪得虛名! 屋主:天然呆水腦一枚 管理員:水腦
從天然呆老少女到少根筋阿母-人稱「水腦」絕非浪得虛名 http://waterbrainlin.bl
View all posts